在我们的生活中,总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的世界很小,整日穿梭于固定的路线之间;而他们的世界又很大,稳稳当当承载着无数师生的晨光暮色。我们似乎每天都能瞥见他们手握方向盘的侧影,却又似乎从未真正读懂他们眼角的笑纹,他们,就是校车司机。
在南昌大学校车驾驶员岗位上,刘营峰用十年零事故的安全行车记录,为全校师生筑起一道移动的安全屏障。累计安全行驶28万公里,相当于绕地球7圈的距离;收到师生感谢信13封,服务满意度连续8年保持100%——这些数字背后,是一位普通驾驶员对岗位的极致坚守。
安全为本,铸就钢铁防线
每天清晨,刘营峰总是准时出现在停车场。他独创的“三查三检”工作法——查油路电路、查制动系统、查应急设备,检轮胎气压、检仪表数据、检车容车况,不仅保障了行车安全,还成为了校车队的标准化流程。
2021年6月,特大暴雨突袭校园。刘营峰凭借对校园路况的熟悉,在积水路段提前设置警示标志,引导师生绕行危险区域。面对暴雨引发的突发状况,他连续工作14小时,成功转运126名被困师生。当最后一名学生安全抵达时,他的制服早已被雨水和汗水浸透,但他却笑着说:“方向盘在我手里,安全就必须在大家心里。”这句话,不仅是他对自己的要求,也是他对师生的承诺。
服务为魂,诠释岗位温度
在日常工作中,刘营峰也十分注重细节。雨天,他会在车门处放置防滑垫,防止师生滑倒;夏季,他在扶手旁常备清凉湿巾,让师生们在炎热的天气里感受到一丝凉意。医学院的王教授动情地说:“坐过刘师傅的车,就知道什么是‘服务无小事’。他不仅把我们安全送到目的地,更把温暖送到了我们心里。”
危难时刻,彰显先锋本色
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期间,他创下连续值守107天的记录,完成防疫物资运输58趟次,转运医务人员89人次,车辆消杀合格率始终保持100%。在接送核酸检测医护人员的专车上,他自制的"防护物资应急包"(含备用口罩、消毒凝胶、防疫指南)成为特殊时期的"安心锦囊"。面对家人的担忧,他说:"这时候师生更需要我们。"
他的行车日志扉页上写着:"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。"这或许正是这位安全守护者赢得师生信赖的终极密码——用十年如一日的初心,在车厢里写就了新时代后勤人的最美篇章。
作者:龚雅丽
编辑:龚雅丽